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2013-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及政策改革预测

房天下  2014-01-31 00:00

[摘要] 发达经济体的风险有所缓解,经济趋向温和复苏。美国二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为2.5%,日本二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为3.8%,欧元区二季度GDP环比增长0.3%(同比下降0.5%),其中德国环比增长0.7%,法国环比增长0.5%,均好于预期。

中国GDP

中国GDP

2013上半年全球经济回顾

发达经济体的风险有所缓解,经济趋向温和复苏。美国二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为2.5%,日本二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为3.8%,欧元区二季度GDP环比增长0.3%(同比下降0.5%),其中德国环比增长0.7%,法国环比增长0.5%,均好于预期。

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下滑趋势明显,经济面临持续下滑风险。印度二季度GDP同比增长4.4%,增速创十年新低;俄罗斯二季度经济增长1.2%,为2009年以来最差的二季度;巴西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3%。

中国GDP

未来两年经济预测

全球经济将缓慢复苏。先进经济体当前面临的尾部风险已经减弱,美国将保持长期复苏态势,欧元区未来将呈现短期复苏态势,长期能否继续复苏仍有待观察。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持续下滑的风险已经增大,各自面临不同的发展困境和瓶颈,深化改革成为新兴经济体前进的动力。

美国

短期来看(未来1、2季度)美国数据波动导致货币政策转向的具体时点不甚明朗,美国中长期国债率和抵押贷款利率上升,资产价格出现波动。长期来看(未来2年)私人部门去杠杠化过程已近尾声,政府杠杆率“触顶”未来经济有望温和扩张。

欧元区

欧元区短期(未来1、2季度)回暖的趋势比较确定,而长期(未来2年)复苏态势存在不确定性。长期来看,欧元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杠杆率依旧徘徊于高位,经济面临长期深度调整。

日本

短期来看,此轮财政和货币的组合刺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日本经济复苏,长期来看,随着通胀预期的上升,债务利息支出将进一步加大,加上高额财政支出压力,这将推升日本债务的风险,日本经济未来要增长,需进行内部结构性改革。

新兴经济体

新兴经济体增速减速,发展动力存在疑惑。短期内,美国未来的取消货币刺激的措施,将导致资本流动逆转,金融状况可能显著趋紧。长期内,各自面临不同的发展困境和瓶颈,深化改革是新兴经济体前进的动力。

权威机构观点

IMF:7月预计2013 年全球增长仍将处在略高于 3%的疲弱水平,2014年将为3.75%。这一增长速度低于 2013 年4 月《世界经济展望》中的预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几个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国内需求明显减弱,增长明显减缓,以及欧元区的衰退持续得更久。

世界银行:尽管欧元区继续收缩,但来自发达经济体的风险已经缓解,增长趋向坚挺。不过,受到若干中等收入国家的产能限制,发展中国家温和回升。

联合国: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持续低迷,2014年大部分地区将会保持温和增长,短期经济风险主要来自于欧元区危机、美国财政调整及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

未来两年预测——美国经济政策评估与展望

中国GDP

货币政策——美联储QE3退出路径与影响评估

美联储认为美国经济复苏的强度仍不足,失业率虽然下降,但劳动参与度下降,而通胀的压力非常有限。美联储9月18日宣布维持基准利率在0-0.25%区间不变,并继续每月850亿美元的QE规模不变。

中国GDP

美联储重申只要失业率高于6.5%,预估通胀率不超过2.5%,将维持基准利率在0-0.25%。17位美联储官员中的14位预计2014年底基准利率将维持或低于0.25%;17位官员中的11位预计2015年底利率将维持或低于1.0%;17位官员中的10位预计2016年底利率将维持或低于2%;2016年以前,美国的通胀风险都非常有限。因此,即使在退出QE以后,美联储的加息过程也将会非常慎重、缓慢。

过去三年中,美国国会对财政危机的争论不休成为美国经济进一步繁荣的主要绊脚石。

今年联邦预算削减措施计划生效以来,所有政府部门削减了10%的开支。这些举措使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速降低了1个百分点,有可能导致2014年的经济增速下滑0.7个百分点。

最糟糕的是经济增长的放缓需要另一轮预算支撑,这将带来新的危机。

未来两年预测-退出QE的影响

美联储年内尚有两次议息会议,预计QE将从12月中旬开始收缩

QE3退出,新兴市场伤。美联储收缩流动性,会使先前涌入新兴市场的资金撤离。此外,由于后发优势不再明显、结构问题突出等原因,新兴经济体增长出现疲态,资金预期降低。二者叠加导致资金撤离新兴市场成为趋势性变化。

中国GDP

伯南克9月表示,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可能要在2016年后的两三年才能回归4%水平。未来两年,随着美联储缩减QE,即使联邦基金利率只回归至2%(美联储预期中值是在2016年12月),就已经是对货币政策非常大的调整,这将对全球其他经济体造成显著冲击。

中国GDP

资金流出对不同新兴经济体的影响有所差异,两类国家受到的冲击更大。1.经常账户赤字,以资本项下流入弥补经常账户赤字缺口。东亚经济体在此前的较快成长中,并没有构建起较强的竞争优势,对外贸易都维持长期赤字,以印度、菲律宾等国为例。而巴西等国由于商品贸易优势下降,转而出现经常账户赤字;2.外债规模尤其是短期外债规模庞大的经济体,以印尼、泰国为代表。

未来两年预测——欧洲债务问题评估

中国GDP

中国GDP

目前看来,欧债问题相对缓和,意大利、葡萄牙长期国债率保持相对稳定。

从中长期看,依然存在三方面问题需要解决:

一、对于欧元区外围国家来说,财政赤字以及主权债务依然很高,需要用数年的时间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财政紧缩会对问题国家造成显著拖累,预计未来相当一段长时间内,经济增速将维持在1%以下;

三、问题国家受到局部冲击的可能性依旧存在。塞浦路斯、葡萄牙、西班牙均存在局部风险,且美联储退出QE会导致系统性的融资成本上升。

未来两年预测——欧元区预计温和复苏

中国GDP

中国GDP

基于中期通胀整体受到抑制,实体经济普遍疲弱,以及货币动能并未显著改善,未来欧洲央行的利率在2014年前保持宽松,2015年整体货币政策将取决于2014年经济复苏程度,我们认为2015年继续保持宽松的概率较大。

通胀将继续保持平稳,考虑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对全球大宗商品需求减少,预计大宗商品将不会成为推高通胀的主要原因,而劳动力市场相对疲弱,亦使得服务业通胀难以快速回升。

预计2013年欧元区经济下滑0.6个百分点,2014年经济增长0.6%,2015年经济增长1%。

未来两年经济预测——日本

近期经济回顾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领导的自由民主党及其联盟伙伴公明党在 7 月份上院选举取得过半数席位。选举结果使安倍联盟掌握了上下两院国会的控制权,巩固了安倍的政治权力。安倍上台后的半年时间,日本短期经济表现有所改善,投资者情绪也有所恢复。5月份日经指数攀升至 15627,为 2007 年 12 月以来的水平。尽管短期内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支持经济增长,但市场与大众对保持目前增速及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期望,使安倍政府倍感压力。日本要想恢复经济长期增长,仍将面临许多挑战。

未来预期

安倍经济学的第三支箭难以达到前两支箭的效果。结构性改革不仅设计复杂,也很难成功实施,其主要原因就是代表不同历史和政治因素的利益集团会反对新政策。小泉政府的改革显示了实施改革以实现长期效果的难度。日本经济存在一系列结构性问题,核心问题包括由经济扭曲导致的竞争力弱、产业结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及不断增加的国债负担等。日本未来很有可能在昙花一现的“安倍维新”之后,进入另一个“失落的十年”。

未来两年经济预测——印度

中国GDP

印度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困难,短期内不太可能得到有效解决:如通胀压力较大、经常账户赤字和财政赤字、制造业生产疲弱、外国投资有所减少、政治僵局使得主要改革止步,这些都将使得印度经济难以实现高速增长。

印度近期增速创10年新低,资本外流,企业盈利不佳,同时政府将于2014年5月进行大选,政府在大选前并不打算采取措施进行经济改革。印度没有一个政党能单独组阁,只能以执政联盟的形式执政,使得印度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未来经济改革进程缓慢。

未来两年经济预测——俄罗斯

中国GDP

近期经济回顾

俄罗斯二季度经济增速为1.2%,为2009年以来最差的二季度表现。上半年俄GDP增长1.4%,去年同期俄经济增长率为4.5%。商品海外需求较低,工业生产疲软,私有化进程放缓,消费需求下降以及投资减少等原因,导致俄罗斯的经济增长远逊于预期。

近期美联储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不变,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出速度放缓,俄罗斯股市上涨;叙利亚局势缓解,原油价格出现下跌势头,俄罗斯短期经济增长承压。

未来预期

未来两年俄经济增速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而成为经济增速较低的经济体之一。结构性因素是导致俄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俄罗斯经济依赖能源的发展模式短期内难以改变。未来一段时间内,在全球需求低迷的情况下,俄罗斯经济增长难以好转。

未来两年经济预测——巴西

中国GDP

近期经济回顾

巴西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9%,二季度同比增长3.3%。尽管巴西二季度经济好于预期,但仍面临美国未来退出QE资本加速外撤、货币贬值困境。自今年年初以来,巴西雷亚尔已贬值超过20%,对物价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同时高通胀拖累消费持续低迷,消费者信心也下滑。巴西未来经济改革方向应该是提振消费,消费不能有效好转,经济难以根本回升。

国际资本涌入使巴西沦为庞大的净负债国,且因向国际资本支付高额投资,巴西成为给国际资本打工的国家。国际资本在攫取巨额投资的同时,其大进大出的特性又使巴西资本市场反复经历剧烈波动,严重影响巴西经济的稳定性。

巴西主要的出口产品为铁矿石和农产品,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也会对巴西经济产生严重冲击。

权威机构预测

中国GDP

中国GDP

 

注:此页数据为IMF今年4月份对20132018年的预测值,7月份下调了20132014年的预测值,但未对20152018年的预测值进行修正。

中国GDP

上半年经济增速非预期性回落,投资是我国增长的主要动力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6%,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增速在经过去年四季度的回升后连续两个季度回落,但上半年累计增速仍高于今年政府经济增长目标7.5%。

中国GDP

二季度,GDP环比增长1.7%,增速较一季度上升0.1个百分点,低位小幅回升。环比增速虽略有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政府未主动刺激经济是增速进一步回落的主要原因。

中国GDP

从“三驾马车”的动力结构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目前主要还是靠投资拉动。上半年,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率是53.9%,拉动GDP增长4.1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和外需对GDP的贡献率分别是45.2%和0.9%,分别拉动GDP增长3.4和0.1个百分点。

新一届政府力推改革,将逐步释放制度红利,加上此前积累的经济增长动力,可以确保今年完成年初设定的7.5%的增长目标。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性调整的继续推进,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仍然较为严重,将抑制周期性复苏的步伐。

政策效应显现,“三驾马车”呈企稳态势

中国GDP

近几个月,投资同比增速保持在20%左右,总体平稳增长。1-8月,投资同比增长20.3%,增速较1-7月上升0.2个百分点。从结构上看,政策效应和预期的改善促使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增速分别提升至17.9%和24.7%;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至19.3%。

中国GDP

1-8月,消费同比增长12.8%,增速与1-7月持平,但是与2012年14.3%的增速相比,仍处低位。

新政府“厉行勤俭”的倡导对中高端餐饮业以及高档消费产生严重冲击,拖累消费增长。1-8月,限额以上餐饮消费下降1.9%,而2012年为增长12.9%。

中国GDP

受热钱流入和虚假贸易的影响,今年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增速“被增长”,增速大幅回升。进入5月后,海关和外管局监管力度加强,对港套利贸易基本得到遏制,挤压出了贸易数据中的水分,进出口增速大幅下滑。进入7月后,在外需温和好转、人民币汇率趋于稳定、稳外贸增长措施和低基数的影响下,进出口呈现企稳态势。1-8月,出口、进口增速分别为9.2%、7.3%,其中,8月出口、进口分别增长7.2%、7%。

工业增速回升

今年上半年工业增速持续下滑,但是,随着6月以来稳增长政策的逐渐实施,7月工业增速超预期反弹,结束了5月以来连续两个月回落的趋势。进入8月后,工业增速持续回升,创近17个月高位并重返两位数,进一步验证“稳增长”政策效果初显 。

中国GDP

1-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增速较1-7月上升0.1个百分点 。其中8月工业增速从7月的9.7%回升至10.4%。

用电量增速持续回升,印证经济企稳

中国GDP

今年4月以来,用电量累计增速持续平稳回升。1-8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8%,增速较2012年的5.5%有所回升。其中,单月用电量增速波动较大,在经过4月的回升后,5月又转为下降。但是,进入6月后,受持续高温天气和去年同期低基数的影响,用电量增速连续三个月回升,8月用电量增长13.7%,增速较7月上升4.9个百分点,在年内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创下近17个月以来的新高,印证经济企稳态势。

电力供需增速继续回升,与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走势相吻合,反映经济出现企稳迹象。

通胀水平保持温和可控

1-8月,CPI整体保持相对稳定,季节性因素和基数效应成为今年以来物价波动的主要因素。

受基数效应影响,8月CPI同比增速较7月小幅下降0.1个百分点至2.6%,环比上涨0.5%,较上月上涨0.4个百分点。季节因素和气候因素推涨了鲜菜、蛋和猪肉价格;受劳动人口比重下降和居民对服务消费需求快速提升的影响,服务价格上涨成为常态。1-8月,CPI同比上涨2.5%,增速较1-7月上涨0.1个百分点。

由于当前政府“稳增长”的具体措施主要在“稳投资”,这对生产资料价格起到一定的稳定效果。

受需求回稳和外围商品价格反弹的影响,8月PPI同比下降1.6%,跌幅较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降幅连续三个月收窄。PPI环比上涨0.1%,增速为近6个月来首次由负转正,显示国家近期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综合举措取得了实效,国民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渐趋明显。1-8月,PPI同比下降2.2%,降幅与1-7月持平。

中国GDP中国GDP

新增信贷规模符合预期,印证经济企稳信号

8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69.49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其中,受8月存款增加和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影响,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113亿元,同比多增74亿元,较上月增加114亿元,短期与票据融资的增长显著。

中国GDP

社会融资规模骤增,表外融资扩张明显

1-8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2.5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46万亿元。其中,受委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大幅增加的影响,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至近4个月高位,为1.57万亿元,比上月多7504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212亿元。

外汇占款扭转负增长局面

受宏观经济环境回暖、热钱流出其他新兴经济体等因素影响,我国外汇占款重回升势。8月末,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为27.39万亿元人民币。其中,8月外汇占款新增273.2亿元人民币,扭转了此前连续两个月负增长的局面,对国内流动性供给形成支撑。

M1和M2同比增速回升,企业经营活力增强

受新增存款增加的推动,货币供应增速继续回升。8月末,M2余额106.12万亿元,同比增长14.7%;M1余额31.41万亿元,同比增长9.9%,M1和M2增速均比上月末高0.2个百分点,显示市场流动性有所改善,企业经营活力增强。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三大国际评级机构齐齐下调中国相关评级,对中国式“影子银行”和地方债风险发出警告。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成为当前金融系统最为关注的风险点之一。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至少达到17.9万亿

由于中国地方政府不能自行发债,故利用地方各级政府成立的地方融资平台借债。这些融资平台或向银行贷款,或发行企业债、通过信托等方式融资。

中国GDP

2010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0.7万亿元,省级、市级和县级政府性债务余额分别为32111.94亿元、46632.06亿元和28430.91亿元,分别占29.96%、43.51%和26.53%。

与上一次审计不同的是,此次审计把通过信托、BT、欠资施工、延期付款等隐蔽性债务一并计算在内。把新举债方式纳入统计口径将快速拉动地方债务增长。

据社科院专家估计,地方政府债务现已达20万亿元,野村证券估计融资平台债务总额达19万亿元。据我们估计,2013年地方债务规模至少将达到17.9万亿元。

根据中央财政预算安排,2013年中央财政国债余额9.12万亿元。若把地方政府债务和中央政府债务结合起来考虑,中国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大约在55%,接近欧盟规定的60%的警戒线标准,不会带来严重的债务危机。

此外,高校和铁道部债务、国有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城投债、社保资金缺口等隐性负债可能达12万亿元。这三项合计起来,我国政府的实际负债率为80%左右。

据统计,日本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高达230%,意大利为128%,美国为103%。

截至2012年12月末,中国外债余额为7369.86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

截至2011年底,共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14.47万户,资产总额85.37万亿元,净资产29.17万亿元。

中国GDP

从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包括地方本级收入及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之比的债务率Ⅰ来看,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率持续超过100%警戒线,2013达到155%。

考虑有统计的地方预算外收入和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2013年地方政府债务率Ⅱ为119%,仍超过100%的警戒线标准。

据审计署对36个省市区的审计结果,2012年有9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的达188.95%,如加上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债务率的达219.57%。

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逐步下滑,2013年上半年经济增速放缓态势明显,一季度GDP增速降至7.7%,二季度更是降至7.5%。经济增速已经连续十个季度走低。

短周期:政府主动调控及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导致需求增长放缓

由于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导致我国外需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同时政府主动调控投资领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房地产等宏观调控措施的继续实施,使内需趋缓,经济增速持续回落。

综合货币信贷、投资、出口和消费、房地产与汽车、工业与发电量等多方面的数据变动,加上二季度以来中央和地方采取的稳增长措施,预计经济增速正在接近底部,三季度见底的可能性较大。但见底后并不会马上大幅度增长,经济可能要在底部持续低迷比较长的时间。

长周期:经济发展方式发生转变,潜在增长中枢或已显著下移

过去30年,我国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人口红利,以高投入、高污染、低工资、廉价出口支撑的经济增长模式,形成投资和出口的良性外循环,拉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由于成本上升、需求萎缩,未来我国经济增长将更多地依靠制度红利推动,形成由投资、消费为主体的内循环经济,经济增速将阶段性下降,迎来一段相当长的经济中速增长时期。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为工业化和城市化。

经济增速:中国经济增速将持续低位徘徊

我国经济目前自主增长动能不足,内在收缩的因素仍在强化。同时,刺激经济的短期政策难以出台,经济恢复增长动力尚需时日,预计经济增速将持续低位徘徊,全年GDP增长7.7%。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时代已经结束,未来的经济增速将保持在7%-8%的中速增长区间。

从长期来看,中国还在城镇化进程的初级阶段。城镇化的推进仍会推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带动轨道、环保、水电等行业投资增长,为企业发展提供长足动力。据测算,城镇化率每提高1%,就会带动中国GDP一年内增长0.8%,5年内增长3.5%。

中国经济目前已经进入中速增长阶段,中国政府正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再平衡,由投资驱动型转向消费驱动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GDP

中国经济在历经了30多年高速增长后,开始进入中速增长时期,增长率将维持在7%-8%之间。

调整日益失衡的增长模式,是中国决策层促使中国经济走向长期可持续道路的选择。

中国GDP

GDP增长动力由投资转向消费

投资对GDP增速的拉动从2009年的超过6%,大幅下降到2013年一季度的2.3%,而消费对GDP增速的拉动则保持相对稳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到2017年,中国的投资占GDP比例将下降到44.8%,相当于2008年的水平。

融资驱动模式已到尽头

中国GDP

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有过两次反弹,一次是2009年依靠天量信贷投放,一次是2012年依靠天量非信贷融资,都体现为较宽松的货币政策。

但是,这种刺激性的调控政策推升了经济增长而没有实现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反而使中国整体债务率继续上升,M2/GDP超过了200%。这意味着依靠货币融资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走到尽头。

未来货币政策难以放松

为了遏制地方债务无序扩张,控制金融风险,央行从今年开始,对表外融资的态度已经从之前的“松”变为现在的“紧”,货币政策调控思路从“内紧外松”转向“内松外紧”,导致货币调控政策总体偏紧。

央行行长周小川指出:中国经济增长内在动力较强,不会出现连续性下滑,国内经济形势总体上“挺好”,当前经济增速在7.5%左右,是一个正常的水平。表明未来两年,如果经济增速能够保持在下限以上,央行就没有迫切放松流动性的需要,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则有望延续。

李克强也强调了货币政策的定力,“即使是货币市场出现短期波动,我们也沉着应对,不畏艰险,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重点是通过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我们还通过加强监管和规范发展,积极防范与化解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潜在风险。”

李克强的执政思路

李克强总理自上任以来,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围绕“去杠杆化、结构性改革和避免大规模刺激计划”的经济思想,在保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把握好防通胀的“上限”)的条件下,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改革创新,释放内需潜力和改革红利。李克强的经济思想将贯彻他的整个任期,影响未来中国经济政策趋势。

城镇化是内需的“潜力”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持久的内生动力,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

城市道路管网、智能交通、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城市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发展方面,城市景观保护与营造方面,智慧城市、网络城市发展方面,都有很大发展空间;

研究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在有条件的地方形成各具优势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继续有力推进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鼓励地方先行立法,创新机制拓展资金来源,更多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创新运行管理模式,逐步将廉租房向公租房并轨,实行租补分离、明收明补。

改革是发展的“大红利”

妥善处理好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是体制改革的首要问题,要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取消商业运营中的部分政府审批;

推动行政体制和市场准入改革,如在金融、石油、电力、电信等领域放宽准入;

医疗体系改革,关注医保、医药、医疗三个重点环节,实现“三轮驱动”。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为重点,稳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建设(改革的关键环节),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服务业是就业的“容纳器”

维持经济平稳增长的主要目标是稳定就业。要以服务业和教育、培训体系的发展来推动就业增长,而不是通过政策放松来刺激经济。

服务部门进一步放松管制,同时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2014-2015年:中国经济存在的下行压力

结构性改革影响经济增速的回升力度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中国经济正处在深化改革的前期,后期还有更加强烈的改革大潮,而且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会一蹴而就,需要较长时间。改革期间无疑将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

旧的经济增长模式中积累的根本性问题仍存在

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下降之际存在的工业产能过剩、潜藏的房地产泡沫以及金融风险等问题都未得到解决。中国正努力推动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向消费驱动的转变,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未来政策重心转向改革,不会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

一方面,由于中国政府未来更注重调整经济结构,不会轻易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且国内金融去杠杆化仍会坚持执行;同时,为应对国际资本流出等不利局面,央行可能在未来两年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另一方面,新一届政府更加重视民生,注重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并举,并且,多项事实已经证明,政府对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容忍度在增加。

2014-2015年:机构预测中国经济增速略有回升

机构普遍预期,中国政府可能会将2014年的经济增长目标降至7%。其中,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称,2013年及以后中国实际GDP可能仅增长7%-7.5%,这一幅度将成为新的常态化增速。

最近两年,中国经济正处在由高速增长到中速增长的转换期,增长率维持在7%到8%之间。虽然经济增速有所降低,但是中国目前正在进行重要的中期结构性改革,以提高经济竞争力。推动金融改革、抑制产能过剩、提高国内消费作为经济增长引擎的作用、减少对出口的依赖等,这些举措将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2014年:中国经济将略好于今年,主要原因包括“微刺激”稳增长政策的滞后效应,存货周期的正常化,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减速,国外需求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改造、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对内需的拉动等方面。从预测值来看,众多机构预计2014年中国GDP增速为7.1%-8.6%,预测均值7.7%。

2015年:虽然改革会影响经济增速,但是随着改革红利的释放,民营部门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经济结构将加速转型,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将稳定在7.7%。其中,信息消费发展空间很大,对经济增长有乘数效应。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2015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相关测算表明,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GDP增长338亿元。

2014-2015年中国人均GDP预测

中国GDP

根据钱纳里工业发展阶段的人均GDP标准,我国工业化将于2015-2018年左右进入由重化工业阶段向高加工度化工业阶段的过渡阶段,同时,潜在经济增速将梯度下调,经济驶入中速增长阶段。然而,由于我国存在城镇化滞后工业化、区域发展不平衡、改革空间较大、金融风险可控等积极因素,未来我国经济增速将在增长模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中小幅梯度下滑。由此,综合判断2015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8500美元。

2012年我国人均GDP为6076美元。假定人民币兑美元1%、GDP平减指数变动(即全口径物价涨幅)4%、人口增长0.48%,预测2013年实际经济增速7.6%, 则2013年人均GDP将达到6812美元。

中国GDP

2014-2015年保守预测实际经济增速7.5%,2015年人均GDP将达到8548美元;适中预测实际经济增速7.7%,2015年人均GDP将达到8579美元;乐观预测实际经济增速8%,2015年人均GDP将达到8625美元。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北海房天下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